为科技公司贡献了70%的商业价值,这里有一份最全网络效应分析

栏目:集团动态 发布时间:2018-10-29

PayPal、Microsoft、Facebook、Uber、Twitter、Salesforce,这些公司无疑都是近年来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公司。尽管存在诸多差异,但是在这些公司成功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属性,能够很好地诠释这些公司的共同点:

这个属性就是网络效应(nfx)。

网络效应是公司在数字世界中维系生存能力的第一途径。在核心业务模式中拥有最强大网络效应类型的公司往往会赢,并且赢得更漂亮。

自1994年互联网炙手可热以来,网络效应为科技公司贡献了70%的商业价值。尽管可被称为“形成了网络效应”的公司为数并不多,但这些公司最终在市场上创造了最大的价值份额。

对于那些希望建立真正有影响力的公司创始人来说,打造网络效应无疑是更为有价值和吸引力的。

虽然有许多人在关注网络效应,但关于网络效应的报道并不是那么多,也是基于此很少有人理解它们内部隐藏的复杂性:网络效应到底是什么?它怎样运行?有多少不同的类型?又如何去构建和维护?

很少有公司出来分享有关网络效应的经验,所以大多数创始人在看到网络效应时甚至难以区分不同类型的网络效应,想要理解其复杂的内部运作方式就更难了。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就是这样一篇文章,截至2018年初可被分析的网络效应有13种(随着时间的发展和业界的探索,无疑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加)。今天的稿子讨论了网络效应的分类,核心逻辑以及问题。虽然很长,但值得一读。以下,Enjoy:

网络效应的基础

网络效应的最基本定义是,当一个公司的产品或服务随着使用的增加而变得更有价值时,网络效应就出现了。

根据这个定义,网络效应看起来非常容易理解。但如果将观察再推深一点,你会发现不同类型的网络在运作方式上存在巨大的差异。网络效应与网络效应之间并不平等,有些更强,而且比其他更有价值。

网络效应是当下公司在新经济时代发展的四个关键因素之一,其他三个因素包括品牌、嵌入和规模。在这四个要素中,网络效应是影响最大的。到目前为止,有13种不同类型的网络效应被确认,它们可以划分为5大类。

在下图中,描述了各种网络效应的类型和类别,最强大和最简单的网络效应因素处于地图的中心。图的右侧也显示了另外三种影响发展的因素。

在我们深入讨论之前,有几点需要指出:

1.这张图,不是不容置疑的真理,而是讨论和理解网络效应的起点。它也会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我们希望创始人能认识网络效应并利用强大的力量来创建伟大的公司。对于那些想要建立成就卓越的创业者来说,识别和理解网络效应的能力非常有价值。

2.网络效应绝非病毒效应:网络效应是关于怎样缔造公司生存壮大的基础,而病毒效应关注的是如何免费获得新用户——两者的目标和运行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3.不同的网络效应类型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我们经常能看到同一家公司身上同时有数种不同的网络效应。如果说你的公司是一件艺术品,那么这些网络效应就像颜料——在你开始“创作”之前,熟悉整个调色板会有重大的帮助。

直接网络效应

最强大、最简单的网络效应是显而易见的:提高产品的使用会导向该产品对其用户的直接增值。

1908年,直接网络效应首次被注意到。彼时,AT&T的董事长西奥多·韦尔注意到,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一旦有了更多的客户,其他电话公司就很难与AT&T竞争。他在给股东的年度报告中指出了这一点,并写道:

“同一个社群内的两个交流系统,不可能……具有永久性。一个人如果能够只通过一套电话系统就能联系上所有的人,那么他就不可能用两套电话系统。”

韦尔注意到AT&T的价值主要是基于他们的社交网络,而不是他们的电话技术。在当时,是一种颠覆性的见解。这就意味着即使新电话在技术层面上明显优于旧电话,但是如果用户不能用它来联系上他们的朋友和家人,也没有人会想要这种新的电话。

换句话说,再好的产品也无法弥补用户(因为迁徙)而损失的社交网络。市场的新玩家若想获得成功,必须要建构一个类似的网络效应体系,以为其用户提供实际的等价价值。用韦尔的话来说就是:

“电话如果不能联系他人,那么它就会变成世上最无用的东西之一,甚至比不上一个玩具或一个科学仪器。它的价值取决于与其他电话之间的连接,并且能够连接更多的连接。”

以下是韦尔1908年年度报告的的全文。韦尔描述过“网络效应”这种概念,但是他并没有直接使用过这个词(这个词本身出现的时间还要晚一些)。

在韦尔首次“描述”直接网络效应的72年后,以太网标准之父罗伯特·梅特卡夫将这一概念进一步深化,提出网络的价值与连接用户的数量成正比(N^2),这就是所谓的梅特卡夫定律。

下面的图表阐释了梅特卡夫定律所描述的直接网络效应的基本概念:

如上图所示,数字网络的每个节点都与其他的节点相连。每加入一个节点都会与其他的节点产生联系,所以新的联系(网络紧密度)的数量以节点数量的平方(N^2)速度增长,由于网络的价值与它的密度成正比例,所以每个节点带来的价值也以几何的速度增长。

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家戴维•里德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认为梅特卡夫定律实际上低估了网络的价值。他指出在一个更大的网络中,可以形成更小、更紧密的网络关系:例如高中的足球队、家庭里的兄弟姐妹关系以及同事群中的网球运动爱好者。

人们之间的联系以及加入其他子群的潜力,以更深层的方式巩固了人们对整个网络的忠诚度,这就表明了网络的整体规模和连接密度的重要性。因此,里德认为,网络的真正价值与用户的数量成比例地增长(2N),这种增速比梅特卡夫定律所描述的要快得多,我们现在称之为里德定律。

这些定律的细节在学术领域当然可以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但对于公司创始人来说,已经足够了。它们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把运营的真理概念化——即网络效应是强大的,它们是自然法则。

在广泛的直接网络效应类别中,存在诸多不同的类型。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确定了5个:物理层、协议层、个人效用层、个人层和市场网络层。

物理层(直接型)

物理直接网络效应是与物理节点(比如电话或电缆盒)和物理连接(比如电线)相关的直接网络效应——这是最能成为壁垒的网络效应类型,因为它不仅是直接的网络效应,而且还提高了其他壁垒比如规模效应和嵌入能力。与一个有物理网络效应的公司竞争,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撑和物理因素要求。

上图详细描述了物理层网络的构造,每个节点代表程序终端,例如固定电话、火车站、水龙头等等。节点之间的联系代表物理设施,例如电话线、火车轨道、水管等等。

具有直接网络效应的企业一般囊括了道路、火车、电力、污水、天然气、电缆和宽带互联网等领域。事实上,大多数具有物理层网络的企业都是公共事业:获胜者逐渐吞噬市场份额。

物理层网络强大效应能力的最佳证据是,即使许多公司的的服务质量很差或不合格,但他们仍是市场的主导者。以康卡斯特(注:美国一家主要的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及IP电话服务供应商)和威瑞森(美国最大的本地电话公司、最大的无线通信公司,全世界最大的印刷黄页和在线黄页信息的提供商)为例,为什么他们在美国的顾客满意度最低?因为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任何客户流失的风险。谁能花钱在全国铺设所有电缆呢?没有人。由于市场上缺乏其他玩家,不满意的客户再不满意也并没有其他选择。

协议层(直接型)

当通信或计算标准公布于众之后,所有节点和节点创建者可以使用该协议接入网络时,协议网络效应就产生了。比特币和以太币就是最新的例子,协议设置者可以是单个公司、一群公司或一个专门的小组。

协议网络将传播渠道与计算标准合并,成为各个节点连接的基础(例如比特币矿工和比特币钱包)。

以太网是另一个协议网络效应里的,更为传统的例子。当罗伯特·梅特卡夫(注:以太网发明者)创建3Com时,他说服DEC、英特尔和施乐将以太网作为本地计算机网络的协议标准,标准速度为每秒10兆比特(10mb)、48位地址和一个16位以太网类型的全球域。

那个时候,市面上已经存在其他专用协议,但是随着以太网的推出并开始拿下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以太网兼容的产品席卷了市场。不管以太网和竞争对手的相对表现如何,这都提高了以太网的价值,降低了竞争对手的价值。不久,以太网端口成为所有现代计算机的标准特性。

一项协议一旦达成就极难被取代,一个有力的证据就是今天我们仍然在广泛地使用传真协议或者TCP/IP协议(尽管当下有更好的替代品)。

当然,协议创建者通常并不是此间最大的受益者,这与其他直接网络效应有所区别。

如果协议创建者能够占据较高的话语权,或者保持对网络地址、网络身份、网络钱包、网络命名或网络优先级的集中控制;并且仍然能够让不同的网络采用同一协议,那么协议网络中的这种价值分布是可以被改变的。

这种策略的成功通常与技术无关,更多的是与营销、社会工程和市场利基的选择有关。这就是为什么VHS(注:家用录像系统video home system,是由日本胜利公司在1976年开发的一种家用录像机录制和播放标准)击败Betamax(Betamax是一种年份较早的0.5英寸磁带的格式,它由0.75英寸 U-matic录像带演进而来)——哪怕,事实上Betamax可能可以提供一个更好的标准。这也是“为什么比特币能成为数字价值存储方式”的部分原因,哪怕比特币的运营成本更高,交易性更差。

个人效用层(直接型)

个人效用网络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用户的个人身份与所使用的的网络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通常网络中的用户名与他们的真实姓名相关联,就像Facebook Messenger一样;其次,个人效用网络对用户日常的个人或职业生活至关重要。

在上面的图中,各个节点代表人们通过个人(节点)效用服务(连接)聊天时所产生的谈话气泡,个人效用网络节点与人们日常使用的真实身份紧密相关。这个网络非常密集是因为它有非常多的子集,这有力地证明了里德定律,个人效用网络的价值可以以2N的速度增长。

人们通过网络与自己的人际关系进行交流和互动,所以不上网或不参与显然伤害是巨大的,对个人的生活与工作都有极大影响。

个人层(直接型)

当一个人的身份或名誉与产品挂钩时,个人网络效应就起作用了。在个人网络中,人们通常会受到现实生活中“熟人”的影响。如果你在现实生活中认识的人都在使用同一种产品来经营自己的身份和声誉,那么一旦你加入,你也能获得许多附加值。

个人网络效应与个人身份及名誉紧密相关,人们能够相互沟通交流。每个节点对于其他节点来说都是内容生产者,也是每个人可能认识的潜在的对象。

个人网络与个人效用网络之间存在两方面的不同。个人效用网络通常用于需要完成的事情,对于用户来说,它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其次,个人效用网络通常更多用于私人联络而不是公共通信。相比较而言,个人网络就不那么重要了。即使你停止使用它们,你的生活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像Facebook、Twitter或Linkedin这样的社交网络(如果你不是在找工作)通常不会高度影响你的生活状态。

但是个人网络仍然非常强大。如果你有了facebook和LinkedIn账号,你就没有动力再加入其他的朋友社交网络或职业网络,当然你不使用这两种网络也同样可以活得很好。

“给你的另一半发个即时消息,告诉他不要忘记去机场接你妈妈”;与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你妈妈来访的最新状态”——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在这两种情况下,共同的因素是:你的身份都与交流联系在一起,你的受众就是你的社会关系。但一个是出于私人需要的“必须要有”,另一个是对更为广泛社会关系的“不错(但非必须)的选择”。

个人网络效应来自于与其他人建立联系的需求。正是这种冲动驱使人们加入并坚持使用社交网络(例如Facebook、LinkedIn或者宗教),因为他们的朋友/同事以及邻居都在这个社交网络中,个人网络中的社交图谱通常与他们的现实关系密切相关。

市场网络层(直接型)

市场网络将个人网络中的身份和联系,结合市场网络的交易热点与目的。通常情况下,市场网络首先要加强线下的专业人士网络。我们认为市场网络是一种直接的网络效应,因为不同节点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如下所示:

市场网络与双向市场存在显著的区别,尽管两者经常被混淆。大多数人认为像HoneyBook(注:一家初创科技活动创意公司,通过重新设想创意,帮助顾客简化各类活动流程)和Houzz(注:互联网家装平台,集合了设计师社区、内容发现以及电商的大平台)这样的公司是交易市场,但事实并非如此。

实际上,它们是市场网络,结合了个人直接网络和双向市场的核心元素,并且它是多向的——通常添加了专用SaaS软件流。

双向网络效应

第二大类网络效应,即双向网络效应,在学术文献中经常被称为间接网络效应。然而,这也许是一种误导,因为双向网络可能涉及直接和间接的网络效应。

相反,双向网络的真正显著特征是有两类不同的用户:供应端用户和需求端用户;他们每个人进入网络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他们为对方创造互补价值。

比较简单的方法是观察在双向网络中每个新的供应端用户,如何直接增加需求端用户的网络价值,反之亦然。例如,在像eBay这样的双向市场上,每一个新的卖家(供应端用户)通过增加商品的供应和种类,直接为买家(需求端用户)增加价值。同样的,双边市场上每多一个买家,对于卖家来说都是一个潜在的新客户。

但是当我们观察同侧用户如何交互时,情况就复杂多了。大多数情况下,同一端的用户直接从对方身上抢夺价值。例如,eBay上的大卖家为其他卖家带来了更多竞争。高峰时段拥有更多的Uber乘客意味着司机可以进行峰时定价,这两个例子都展示了同侧网络效应的直接问题。

当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间接好处通常最终会比直接坏处更具价值。市场上有很多卖家共同竞争这一事实(比如卖家不得不以更低廉的价格出售商品)首先吸引了买家,这对卖家来说最终更有价值——他们必须高效地计算卖出的性价比。买方这一端通常也是如此。

这种双向网络的间接正面影响,在历史进程中不断重复。例如在17世纪末,所有的小提琴制造者都搬到威尼斯的同一条街上工作,并在此出售他们的小提琴。虽然附近的小提琴供应商因为竞争压低价格,但是这些供应商作为一个群体依然能够从中获利。因为对他们来说,小提琴制造者聚集在一处,使他们的买家也能够聚集在特定的街道,而不是流向这个城市的其他地方。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购物中心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通过将相互竞争的卖家聚集在一个地点,这些卖家能够比其他分散的卖家获得更多的生意,这使这些竞争对手聚集在同一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在线双向网络的优势与上述案例同出一辙,只不过环境从线下的物理位置变成了线上的虚拟软件。

还需要注意的是,也存在正面的同侧直接网络效应,即更多的同侧用户相互提升彼此的价值。这些网络效应非常强大,你设计产品时应当考虑这些因素。微软的操作系统就是这样,它是世界上最经久不衰的双边网络效应产品之一。使用微软操作系统的用户能够彼此受益,因为他们在同一系统之内可以更容易地与同事和朋友共享文件资料——这是典型的、具有正面同侧直接网络效应的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