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的“困”与“纾困”

Column:集团动态 Time:2018-12-12

为民营企业“纾困”是最近的热点词汇。借用一下,新三板其实也亟需“纾困”。

  “困”在哪里?2018年初的时候,我在“新三板文学社”写过一篇防止新三板“失速”的文章,回头来看,里面列举的现象一年来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的现象。具体而言,目前的新三板至少可以列举以下几个“困”:

  一 投资机构卖不出、买不进

  1、卖不出

  据统计, 2017、2016、2015年,三板市场挂牌公司分别实现发行股票融资1,336.25万元、1,390.89万元、1,216.17万元,如果以平均基金期限三年计,2018、2019、2020年 实际也要有对等的退出需求,这里还没有统计这三年6000亿的成交额中,有部分交易量也是基金买入贡献的。

  除了少部分企业可以等待IPO和被上市公司并购,大多数之前的投资其实都没有退出的路径和方向,怎么办?

  退出不是指一定要盈利,投错了就要承担风险,这是投资者本身要认知的,问题是认错认赔也很难找到下家,开出低估的价格也没有买盘,这个就是系统性问题了,需要股转公司统一思考了。

  2、买不进

  即便这个低迷的世道,三板万家企业里,投资者有心参与的企业真的一个没有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是这些看的上的企业在行情上永远没有卖盘,真的是里面所有的股东都没有转让需求吗?我相信也不是,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把这些企业中愿意卖的需求揭示出来,某个机构单方努力无法解决,这也需要系统性地发动。

  二 挂牌企业进退两难

  1、融过资的企业也有苦恼

  很多企业当年融资时是签署有回购协议的,投资机构退不出,自然会找企业的大股东交涉、施加压力,处理不好,还会酝酿出更大的问题。企业会觉得,没挂牌、没融资还好,自己还能活着,融了资,到都来成了负债,解决不好企业都活不下去了。

  2、没融过资的企业当然有怨言

  挂牌时为了规范付出了成本,挂牌后持续督导付出了代价,但是成果除了多了一个代码,好像暂时没啥收益。这个不算困,算困惑吧。我个人认为其实多个代码还蛮重要的,是一个向潜在投资者展示的重要机会,但是这个机会成本多高是合适的呢?

  3、过往的融资和交易为后续的上市和并购带来了新问题

  最早比较显性的“三类股东”问题,似乎是得到了解决,但是实践中成本还是过高,不够便利,各方参与者目前还是见“三类”色变;

  同时,三板的披露标准与申报A股上市时标准注定不一致,三板的宽松一些,在三板那样的披露和处理也是合规的,但是A股的披露和处理要严格很多,企业就要在新标准下进行帐务调整,但是调整幅度的尺度限制让很多企业只好摘牌,用更长的时间调整数据,把之前披露的数据熬出申报期,这个标准接驳问题就不是企业和中介机构单方面所能解决的。

  三 中介机构去留不定

  苦水多不多,恐怕冷暖自知。

  三板券商从业人士很惨,挂牌的、做市的、自营的,我没看见近期太开心的。

  三板顾问机构、研究机构、三板自媒体,除了没钱赚、没饭吃,我们还能看到的现象是很多人开始另辟蹊径,把公号或者栏目名称改成了科创板、区块链,留下几个老三板铁粉,也不过是自弹自唱,勉力维持。

  2018年初,股转系统领导讲话明确提出要深化新三板改革,推进精细化分层、制定新三板条例等多个改革措施,使优质的企业愿意来,留得住。使投资机构愿意进,敢来投,增强获得感。

  这些都是很好的想法,但是年底回顾,市场普遍认为虽然有了一些新政,但是新三板改革的步子还是慢了些。

  接着我年初警惕“失速”的话题,其实,新三板已经失速,在这个紧要关头,除了加快实施以上改革措施,还应该深入调研市场,牵头提出方案纾解共性问题,双管齐下,才可能让新三板活力恢复得更快,否则,单靠些许改革措施,原有积累问题得不到有效纾解,怕是短期内事倍功半。


  下面、我先起个头谈几个可能有共性的建议:


  1、改做市与竞价互斥的交易制度为混合做市制度,竞价与做市共存,一方面让交易对手实力对称(做市商接不住机构抛盘),同时让券商有积极性挖掘经纪业务;


  2、股转系统在中心城市牵头组织新三板投资机构、挂牌企业股东线上线下转让需求交流活动,增加老基金退出机会(请注意不是基金一定赚钱,是把存货按照市场可接受的估值出清,化解集中到期时可能引发的更大的问题),必要时甚至可以引入类拍卖机制;

  3、请股转系统牵头汇报和沟通三板挂牌企业未来申报IPO时哪些财报指标可以按照两个不同监管标准进行适当的修正,其标准是什么?尺度在哪里?以便挂牌企业和中介机构把握。

  新三板定位于资本市场服务中小微企业主战场的这个提法很好,也很有意义,新三板开板几年,积累了很多经验,但同时也累积了很多问题,有了很多宝贵教训,不重视这些问题,不采取有针对性的、专项的措施纾解,可能会令未来的改革效果短期内打折。当然无论如何,笔者都高度期待新的改革措施抓紧落地!